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
2022年全国两会将启。
从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,是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。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后,人们对中国如何继往开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充满期待。在此关键时点举行的全国两会,料围绕中国新阶段发展方向与路径,释放多重信号。
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实现新突破,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。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,如何处理好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,关乎经济增长“后劲”,也影响着外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。
信号一:应对挑战稳中求进
由于基数效应减弱等原因,2022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,各省份普遍下调了GDP增速预期目标。但“低调”背后并不缺乏“雄心”。从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,到挖掘数字经济等新动能,各地正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的总基调贯穿其中。
市场普遍预计,今年中国全年发展目标将更体现务实与科学,全国两会上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组合可期。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,近期官方已连续推出降准、降息等扩张性政策,这表明中国主要宏观政策调控空间没有任何问题,而且正在发力。
信号二:推进改革迎难而上
经济下行压力越大,越要向改革要动力。疫情等不确定性并没有拖慢中国的改革步伐。
眼下的中国,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展开的一系列改革被视作“重头戏”,也是“硬骨头”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,实现碳中和目标涉及的领域极广、影响面极深。从制度层面看,涉及国家层面治理变革;从政策层面看,需要围绕碳中和设计财税体系、投融资体系等。
改革须防急于求成。明确了“碳冲锋”“运动式减碳”搞不得,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丢不得,中国在坚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同时,要更好把握时度效。在此情况下,如何更稳妥地以“双碳”引领发展方式系统性变革,让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机融合,将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重大议题。
信号三:扩大开放步履不停
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,这一点已得到世界认可。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破万亿元人民币,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是国际投资者“用脚投票”的鲜明结果。
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。今年1月1日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正式生效,全球最大自贸区启航。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,这将促进中国实现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,更好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大市场建设。
2021年以来,出口为稳定中国宏观经济作出重要贡献,未来中国仍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努力把短期订单优势转化为中长期国际竞争优势,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。此前的地方两会上,抢抓RCEP机遇已成为热门话题。中国怎样借由这一超大自贸区为扩大开放拓新局,人们期待在全国两会上感知清晰信号。
信号四:改善民生更上层楼
中国高层多次强调,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,下一个重要“民生工程”已经敲定:扎实推动共同富裕。
当然,这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不会一蹴而就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,共同富裕需要在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公平化、普惠化、理性化和可持续化的轨道上有序推进。重点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,为民众提高受教育程度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,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,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。
事实上,每年全国两会列出的“民生清单”中,这些议题都不会缺席。除此之外,医疗、养老、社保、生育等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内容,也是历年代表委员关注焦点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中国如何梳理好改善民生的千头万绪,从而为织就共同富裕之网开好头,相信答案在这个3月将更加明确。(完)
2025未来科学大奖结果将于8月6日揭晓
中新网香港7月25日电 (记者 戴小橦)记者25日获悉,2025未来科学大奖得奖结果将于8月6日揭晓,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则将于10月22日至26日举行。 2025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卢煜明表示,今年是未...(4054)人阅读时间:2025-07-26向世界讲好三江源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
——全国政协委员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首席专家连玉明访谈录 2024年7月28日,连玉明院长在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多秀村调研,...(39999)人阅读时间:2025-07-25打造跨区域跨文化文旅盛宴
开平携手澳门启动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活动月 打造跨区域跨文化文旅盛宴 7月12日,由开平市人民政府、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联合主办的“链接世界,编...(10106)人阅读时间:2025-07-22中国法院上半年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0.3万件
中新社北京7月21日电 (记者 张素)全国大法官研讨班21日举行。记者从研讨班上获悉,今年上半年,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0.3万件,同比下降10.3%。 其中,法院依法严惩暴力恐怖、邪教犯罪和涉枪涉爆、故意杀人、个...(4610)人阅读时间:2025-07-22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新稀土矿物“钕黄河矿”
中新社武汉7月17日电 (记者 马芙蓉)记者17日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获悉,该校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,在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主矿矿段的矿体中部,发现一种新稀土矿物,命名为“钕黄河矿”。 ...(4785)人阅读时间:2025-07-18